作品名称:石瓢 作品容量:220 220 (cc) 作品泥料:朱泥
作 者:崔龙君 壶型分类:圆壶 作品编号:
作品介绍
分为刻绘版和光版,家藏原矿小煤窑朱泥,刻绘版由有高级工艺美术师朱新洪(朱可心长孙)精心装饰刻绘,全手工制作。


泥料介绍
[朱泥原矿石]
简介:朱泥的胎土,不过是制壶陶手,为了求得更精细的泥料,将红泥以洗泥沉淀,得到约140目到180目细孔的泥料,制成细如滑脂的朱泥壶。朱泥的土质成份,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极高的氧化铁,约在14%到18%之间,这是朱泥所以烧成后壶身成为红色的主要原因。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娇,成型工艺难度亦高,而朱泥由生坯至烧成,因收缩率高达30%至40%,故一般成品良率约仅七成。
窑温:约1065~1700度C。
收缩比:25%以上。
矿产地:江苏宜兴赵庄山、黄龙山。
泥性:须以偏高窑温攻之,收缩比特高。
难度:较易跳砂、变型、窑裂;泥胚疏鬆故成型易开裂,结合较难掌握,製壶时开口易掉砂,细部处理须高技巧与耐心。收缩比率大、成品率低、大器极难烧成。
特点:週身密佈粗犷颗粒,形成十分特殊风格;红润又具 砂感,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,空气对流顺畅,别于一般陶器;质朴拙雅,美冠群伦,人气之佳历数百年而不衰。
冲茗特性:热淋变色率高,养后愈显红润,易现包浆之美;亲茶性高,冲茗醇厚甘甜,易掌时间,不熟汤气,隔夜不起馊,兼具朱泥与紫砂系之优点;使用前须先温壶。试品朱泥泡出的美妙茶汤,由入口的一瞬间,即感受到前所未有...,如“百花绽放、争奇斗豔”般的“齐放”滋味,并十分快速地呈现出“五彩缤纷、热情烂漫”之惊人特色;回首一闻飘香,竟也充满和悦青春的气息,茶汤之剔透明亮与倾国倾城的气质,直让老麻瓜推为“沉鱼落雁第一泥”!茶汤之缤纷烂漫特色,绝对也能让您不自觉地讚颂大自然的恩赐也!试泡过多种火侯与发酵度皆不相同之茶,竟发现朱泥能在自然冲泡的情况下,能让品茗者惊讶地发现茶叶中各式滋味的“五彩缤纷、争奇斗艳”,飘香然...,茶汤然... ,滋味然...,韵味亦然!朱泥亦使年代久远、缺乏生命感的许多老茶,如枯木逢春般地活了起来,更显老茶的曼妙生姿,使茶汤更具罕有的老茶滋味与特色。热淋变色率高,一经泡养极易包浆,日久愈显沉韵光华,美不胜收;茶汤厚实醇和,香飘气扬,甘韵悠长,为茗壶收藏家的最爱。
冲泡建议:铁观音,台湾高山茶,普洱生茶,乌龙茶生茶(轻焙火系列),龙井等。
作者介绍

崔龙君,1965年生于宜兴蜀山、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。中国紫砂优秀中青年陶艺家,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。1986年从艺,受工艺大师徐秀棠教益,擅长全手工成型,特别是朱泥壶见长,作品风格浑厚大方。紫砂泥炼制有独到之处,用泥讲究。在海内外陶艺展评屡获奖项。作品集选于当代宜兴紫砂作品集,《紫泥如金》、《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作品集》、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》、《壶魂》、《紫砂中青年英才集》。 2000年10月《高圆珠》获江苏省第六届艺术节二等奖。 2002年4月在两岸四地文化交流展会上《掇球壶》容获紫砂传统工艺银奖。 2002年6月《得缘壶》荣获首届碧螺春文化节中国紫砂精品展会金奖。 2002年11月《朱泥玉梨壶》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。 2005年9月在第三届中国《花春》民间艺术博览会荣获优秀艺术家光荣称号。 2005年10月《小将军》荣获河北省首届中国紫砂精品博览会金奖。 2005年11月《传香壶》荣获第七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银奖。 2004年12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亲笔题写:《龙君陶艺》。 2007年1月《明式古韵》在首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获金奖。